發佈在YouTube的動畫《山道猴子的一生》,描述一位年輕人在工作、友情和愛情皆受挫之際,死於山道上的一場車禍。寫實的劇情迅速引起迴響,本文從性別研究視角解析這部作品。
#辣台妹聊性別 #陽剛氣質 #有毒的男子氣概 #男性研究
▍台七乙線上的苦情男(有雷慎入)
《山道猴子的一生》主角是工作於便利商店、酷愛山路競速的一位年輕人,在朋友小胖與外拋仔的慫恿之下,即使月入僅37K且還有學貸和卡費欠繳,他仍決定於二手車行貸款購買並改裝大型重機。在車圈社團中上傳由喜愛攝影的同好所拍攝的追焦照,讓他獲得許多粉絲,也讓他遇見第一任女友粉紅台七乙。
騎乘勁戰機車的粉紅台七乙陸續向男主角提出想買R15重型機車及改車的想法,但因缺錢所以想向男主角借貸,即使男主角經濟情況也相當拮据,但如果不幫忙看起來會很low所以他再次利用信貸借款給粉紅台七乙,努力靠加班還債。
不久後粉紅台七乙出軌與另一名車友在一起了,那些借款因為只是口頭承諾,也討不回來。慘遭背叛的男主角分手後在跑山社團發文譴責粉紅台七乙,希望能夠為自己出一口氣。然而,他的貼文卻遭到網友取笑,在與下一任女朋友的關係中投射了前一段受傷經驗,因此也以分手收場。龐大的經濟壓力與人際關係上的挫敗,最後他在山道上與其他車友較勁之時不幸過世。
▍「山道猴子」的陽剛氣質
片中以幽默的方式描繪重型機車社群內的社交文化,最明顯的就是男主角與兄弟們、與其他車友之間較勁的「陽剛氣質競賽」。
#陽剛氣質研究 是女性主義研究中後起的研究分支,澳洲學者R. W. Connell可謂是陽剛氣質的重要理論家之一[1],他指出陽剛氣質既不是「生物決定」的,也不是全然「社會建構的」,他反對男人天生就攜帶著陽剛氣質的論點,也不同意陽剛氣質僅是社會烙印的痕跡。
Connell認為身體和社會是相互影響的,因此需要以「具體互動」中的權力關係來看待陽剛氣質。在這個基礎上,Connell提出了四種動態的關係性陽剛氣質:王道陽剛氣質(hegemonic masculinity)、共謀陽剛氣質(complicit masculinity)、屈從陽剛氣質(subordinated masculinity)與邊緣陽剛氣質(marginalized masculinity)
高穎超[2]對其中重要概念「#王道陽剛氣質」演變做出了詳盡的梳理,在超過二十年的理論與經驗研究累積之後,確認了這個概念所想要討論的核心內涵:王道陽剛特質不只指涉著霸道,而是一種軟硬皆施,注重被宰制者「心甘情願」的「王道」,這是對於男性氣質展演的理念型,在不同的社會中都有不同的樣態,但卻都僅有少數人能夠臻至。
王道陽剛氣質的正當性,一方面建立在結構性 #宰制女性,另一方面也透過物質與文化方面 #排擠另一群男性(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男同性戀者、非白人男性所遭受的各種歧視)。 在澳洲的種族主義軸線中,有色人種系統性遭受白人社會排除,因此出現了第二組交織著種族與性別的「(被)邊緣陽剛氣質」關係。
而還有一群人是「屈從以上,王道未滿」的位置,他們的陽剛氣質雖然不具有絕對領導性,但卻時不時會分到一些宰制女性與屈從陽剛氣質的「紅利」。然而,正因為他們的陽剛氣質不具有絕對領導力,所以有時也會循規蹈矩,表現出尊重女性的樣態。
▍「女權自助餐」的盲點:為何仇視女性不是好的解方?
有人第一時間會直接認為那位欠錢不還卻又能在社群平台上獲得大家安慰與關注的粉紅台七乙就是罪魁禍首,因此就以「女權逆向壓迫男性」或是「#女權自助餐」等論點為男性打抱不平。認為就是特定的邪惡女性得了便宜又賣乖,是選擇性、逆向的歧視。
這種想法並不難以理解,在網路性別戰爭如火如荼開打之時,如果有一種說法能夠讓我方認為自己在道德上具有相對高點時,就有廣傳的潛在能力。隨著女性主義的能見度提高,積極矯正性別歧視措施(例如:婦女保障名額、性別比例原則等)普遍施行後,許多男性會感到受傷,會覺得為什麼自己好像就成為了壞人,是父權體制的邪惡共謀者。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女性主義並不是一場道德戰爭,道德化的論點並無助於我們思考性別的權力不平等[4]。我們並不是要區分出良善陣營,將不支持女性主義的人斥為邪惡陣營者,加以譴責與撻伐。
女性主義雖然有許多分支與流變,但其中的核心共識之一絕對是:希望任何性別的群體都能夠有尊嚴地、平等且不受壓迫地共同生活。因此女性主義理應是 #男性的盟友。
遵循這樣的討論,我們很快就能發現立刻將某種女性(例如粉紅台七乙)標籤化,貼上難堪的羞辱標籤(例如:台女)並無助於我們力求共存的核心價值。貶低特定女性(有時甚至可能是直接羞辱所有女性群體),並沒有辦法讓我們找到一條不同性別都能夠平等有尊嚴地共同生活之路,更甚者,仇恨女性甚至連阻止下一個山道猴子慘劇都沒辦法。
因為性別關係是權力互動的動態過程,扁平的標籤並沒有辦法成為一勞永逸的解方,也許我們可以考慮轉向「陽剛氣質」尋找靈感。
▍陽剛氣質也可能令男性受傷:「有毒的陽剛氣質」
Terry Kupers提出「#有毒的陽剛氣質」(toxic masculinity)概念[5],包含著以下這幾種實踐:強烈的競爭與貪婪心態、對於他者的經驗與情緒缺乏敏感度或者毫不在意、強烈地希望能夠宰制他人、缺乏滋養他人的能力、害怕依賴他人、隨時都準備好訴諸暴力,或者對於女性、男同志或者其他陰柔男性的汙名化與支配之心。
「有毒的陽剛特質」概念告訴我們,特定的 #性別權力濫用行為 不只對於被宰制者有害,更對於男性本身有害。在追求成為「王道」者之時,我們也許會下意識地將所有男性視為潛在比較者,希望能透過表現出自己在關係中的優勢地位,這樣的追求是有毒的。
因為在一套關係與互動之中,許多事情並不是「我要展現我的男子氣概」就能夠如你所願的。以山道猴子的例子來說,雖然自己經濟上有困難,卻因為不想要顯得很low,希望在兄弟前面有面子,而讓自己陷入脆弱危險的境地(例如:特別容易受到高風險的貸款方案吸引,並沒有辦法好好地檢查車輛是否有問題),更因為將兄弟情誼活成爭奪、而非摯友關係,在兄弟需要幫助時不聞不問,導致友情破裂。
另外一個例子是,山道猴子即使受盡委屈,卻不敢對新任女友說出真相,不敢對兄弟訴苦。因為害怕依賴會讓他顯得很脆弱,這讓他必須獨自承受並處理非常龐大的負面情緒,最後在散心之途與另一位男性的陽剛氣質較勁而撞向迎面而來的卡車。
我們並不是在說山道猴子因為愚蠢所以活該被騙。相反地,我們希望指認出不必要的競爭心態,希望能夠將山道猴子從 #潛在的陷阱 中拉出來。
▍結語:性別平等不是戰爭,而是一種共同生活的可能
看完《山道猴子的一生》我們大可以像影片結束時的實況主一樣,笑笑地說「哈哈哈這太跨張了」,但我們不甘願就這樣。標籤化特定的性別群體,以過度簡化並帶有偏見的方式訕笑絕對不是解決之道——無論是取笑山道猴子,或者是仇視粉紅台七乙都是。
《山道猴子的一生》之所以能夠爆紅,正是因為他對於特定文化、經濟、性別群體的細緻描繪,不僅是一個特定性別、經濟地位與文化風氣中的故事,更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的故事。女性主義者們透過細膩的觀察與分析,試圖將性別關係勾勒清楚,找出其中的盲區並做出改變。
性別不平等並不是一場道德戰爭,非要爭得誰最高尚、誰是罪魁禍首、誰受的傷最多、誰的傷痕才算數。唯有 #脈絡化 地看待他所做的每一個決定,了解每個 「做選擇」的當下,背後所包含的各組權力關係如何運作,我們才能有全面的了解,我們才能找到改變之途。
不扁平化山道猴子的一生,同時反對仇視女性的言論,我們必須緊貼脈絡,對於權力有敏感度地,思考該如何一起有尊嚴地共同生活。
文字:余東栩
編輯:戴綺儀
製圖:金在柚
▷參考資料
Eric Duan(2023)《山道猴子的一生(上集)》,擷取自:https://youtu.be/GqNB_mZGoxY?feature=shared (擷取時間:2023年8月27日)。
Eric Duan(2023)《山道猴子的一生(下集)》,擷取自:https://youtu.be/xMbOOc7iH1I?feature=shared (擷取時間:2023年8月27日)。
註1:Connell, R. (2005). Hegemonic Masculinity: Rethinking the Concept. Gender and Society, 19 (6), 829-859.
註2:高穎超(2006)《做兵、儀式、男人類:台灣義務役男服役過程之陽剛氣質研究(2000-2006)》。台北: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註3:高穎超(2020),〈陽剛氣質新觀點(上):「粉紅口罩共識」與霸權/王道陽剛氣質〉,《性別平等季刊》。91:30-39。
註4:MacKinnon, C.著,王慕寧、李仲昀、葉虹靈、韓欣芸譯,陳昭如編(2015)《性平等論爭》。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註5:Kupers, Terry A(2005). Toxic masculinity as a barrier to mental health treatment in prison.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61 (6): 713–724.